• 字体
当前位置:首页 > 书库 > 历史·穿越 > 大明新命记
听书 - 大明新命记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全书进度
(共章)

第七七零章 一新

哼哈大王 / 2021-12-16  / 下载TXT - 下载ZIP - 下载RAR

分享到:
关闭

  杨振来打镇江堡有多重目的,或者说,这是一个一石多鸟之计。

  首先,来打镇江堡无论成败,都可以彻底拉住林庆业这支队伍,从此以后,基本上就消除了清虏征用朝人兵船威胁自己的可能。

  其次,打下了镇江堡,杨振就可以一举化解清虏大军对金海镇的第二次围剿攻势,并从此将战火引向清虏的大后方。

  再者,镇江堡是清虏必守之地,打下了镇江堡,就可以凭借这座城池吸引清虏大军不惜死伤的进攻,从而大量消耗清虏的有生力量。

  最后,不管能不能打下镇江堡,只要林庆业带着朝人的兵船加入到了金海镇的这一方,清虏大军就一定会报复李朝。

  而一旦清虏大军报复朝人的话,那就相当于是把李朝往金海镇或者大明朝这边,又推近了一步。

  现如今,杨振已经如愿拿下了镇江堡,他的这些设想中的头两个,已经顺利完成。

  接下来,正是凭借镇江堡这座位置优越的坚城,大量消耗清虏八旗有生力量的时候了。

  所以,对于清虏大军的到来,以及将来必将出现的清虏大军对镇江堡的各种围攻,杨振其实是十分乐见的。

  因为,只有清虏大军如同飞蛾扑火一样不惜死伤来夺镇江堡城,杨振消耗清虏八旗有生力量的谋划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杨振需要让麾下的将领们保持低调而且谨慎的打法,不能对自己的力量过于自信。

  杨振倒不是担心自己的实力暴露之后,会把清虏大军吓回去,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杨振担心的是,自己一方的将领如果不懂得谦虚谨慎或者说不懂得藏拙,接下来就会给自己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在这次突袭镇江堡得手的战事之中,林庆业、安应昌、柳林、黄一皓、崔孝一等朝人出身的文官武将们,发挥出了特殊的作用。

  如果没有林庆业的朝人南三道水军统御使身份及其统御的水军船队,杨振、张臣、李守忠以及安应昌等人的队伍,还有他们一路携带的重炮与火器,就不可能神不知鬼不觉地直抵镇江堡下。

  而如果没有朝人平安道兵马节度使柳林及其带入镇江堡的各路朝人兵马在城中举旗反正,镇江堡内的形势也不可能急转直下,那么快就失去控制。

  对于这些情况,杨振这边的主要将领,当然是清楚的,也是承认的。

  与此相应的是,清虏定海大将军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他的固山额真之一艾席礼,以及直到最后时刻才弃城而走的敬谨贝勒尼堪和智顺王尚可喜,对此也都是清楚的。

  而且,为了洗脱自己身上弃城而走的罪名,或者减少自己丢失镇江堡城的罪责,他们这些清虏八旗权贵们,是一定会把责任推到声称前来助战的朝人兵马身上的。

  到那时候,如果清虏大军不能快速夺回镇江堡城的话,那么他们就一定会过江东进,大肆掠夺和报复附近的朝人。

  一来,冬季围攻镇江堡的清虏大军必定需要大量的粮草补给,而这些东西只能就近从江东的朝人那里获取。

  二来,这也是清虏大军最擅长的围城打援的一种战法,通过大肆掠夺和报复江东的朝人城镇,来引诱或者迫使镇江堡内的朝人兵马甚至是杨振兵马出城救援。

  在杨振看来,只要清虏大军对自己据守的镇江堡久攻不下,那么清虏大军大肆掠夺和报复朝人的这个局面,就一定会出现。

  如果自己现在表现的实力很强劲,战胜清虏大军很容易,那么到了那个时候,面对平安兵使柳林、朝人义州府尹黄一皓、沈器远的弟弟沈器周,乃至林庆业、安应昌等人的求情之时,就不好办了。

  到了那个时候,如果自己答应了他们出城救援的请求,那就既不符合金海镇的现实利益,也不符合华夏的长远利益。

  在杨振对未来的规划之中,鸭绿江东的山川土地,至少鸭绿江东那些曾经属于汉四郡的土地,是必须重归华夏的。

  从金海镇眼下的现实利益出发,杨振需要更多的土地,才能安置更多的关内流民。

  因为只有有了更多关内来的移民,金海镇才能够开垦耕种更多的土地,才能征集到更多的可靠的兵员。

  而从华夏的长远利益出发,鸭绿江东蕴藏着海量的优质矿产,海量的优质的煤铁资源,这些海量的优质的易于开采的矿产资源,岂能因为一江之隔而落入其他族类手中?

  最重要的是,将来的自己要沿着外东北的海岸线继续往北挺进,向北拓展的,若是朝人的什么平安道和咸镜道挡在自己的前面,那还拓展个屁啊!

  所以,杨振在进兵镇江堡之前,就已经存了借助朝人之手激怒清虏,然后再借清虏之手清除这两道地区朝人的心思。

  现如今,他的整个计划,已经成功地迈出了头两步,镇江堡已经拿下了,而朝人也已经深深卷入进来了。

  柳林是平安道兵马节度使兼平壤府尹,而随他一同进入镇江堡并最后充当内应的其他文官武将,也都是平安道几个城池的文武官员。

  卷土重来的清虏大军,到时候一旦久攻镇江堡不下,那么他们会率先报复哪里,率先报复谁呢?

  答案是明摆着的,根本不用多想。

  但是为了最后不至于弄巧成拙,杨振就只能继续隐藏自己的实力,并努力表现出自己只能做到将将能够守住镇江城不失而没有其他进取之力的样子。

  这样一来,在清虏大军一旦真的过江大肆掠夺和报复江东朝人的时候,他就可以借口有心无力,或者借口那是清虏调虎离山之计,而推脱开了。

  只有这样,杨振北上鸭绿江口夺取镇江堡的全盘谋划,才算得上是克竟全功。

  却说崇祯十三年九月十九日上午,杨振领着随同北上的金海镇诸将以及加入杨振阵营的朝人水陆两路将领,在镇江堡正中的征东将军行营召集了一次军事会议。

  这场会议,前后持续了大约两个时辰,各方将领都发了言,最后在杨振的拍板之下,定下了这样几条决议。

  其一,根据降将金玉奎的提议,立刻预备大量引火之物,由金玉奎本人带队充当向导,陪同俞亮泰率领一支船队沿江北上,去攻北边不远叆河口的九连城船厂。

  其二,根据平安兵使柳林的提议,立刻派遣朝人义州府尹黄一皓、定州牧使张厚健以及安州牧使安克诚等人,返回各自的任官之地,张贴告示,打出义旗,招募豪杰之士,一起驱逐清虏。

  对于柳林的这个提议,杨振当场拍板同意,并请文笔口才皆出众的义州府尹黄一皓,现场使用汉文谚文两种文体写了一篇檄文。

  其三,根据林庆业的提议,立刻分出一支兵马出西门,去占领镇江堡城西南方向的镇江山,并在山上设寨立哨,向西多派斥候,打探清虏进兵的动静。

  杨振将这个任务,指派给了忠义归明军的都指挥使安应昌。

  安应昌及其所部忠义军,已经有了在西高丽城子山扎营据守,并且前出哨探的经验,此时正好派上用场。

  其四,根据袁进的提议,为了避免镇江堡中生俘的数千清虏老弱妇孺人口消耗城中的粮食,杨振决定将他们立刻全部清理出城,先运回金海镇的后方使用。

  同时也可以趁此机会,让袁进率领船队回去一趟,一方面将杨振已经率军夺取镇江堡的消息带回,另一方面也将杨振对金海镇其他几路人马的命令传递回去。

  而等这些个事情都办完了以后,袁进还需要再率船队回来,并从金海镇的大后方运送更多的弹药和补给过来。

  其五,根据张臣的提议,镇江城内的各部人马立即分区驻防并整修城防工事,将新缴获的天佑助威大将军重炮和杨珅、刘仲锦他们随船携运的那批重型红夷大炮全部运送入城。

  当然了,除了这几条涉及到人马兵船调动的决议之外,杨振也没忘了在这次军议上面下令派人率队前去占领鸭绿江中的威化岛,取回清虏事先存放在岛上的数十门等待装船运送的大将军炮。

  同时,杨振也叫林庆业安排随船同来的心腹行人独步和尚出城过江,尽快赶回汉阳城,去找沈器远报告镇江堡这边的消息,也好叫他做好应变的准备。

  毕竟,平安兵使柳林和朝人南三道水军统御使林庆业这两个人,都与沈器远这个现任李朝兵曹判书有着或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而柳林和林庆业这两个本来应该协助大清国清剿金海镇的李朝大臣,竟然全部反水,全部站到了杨振那边,还帮着杨振占领了镇江堡,这如何交代的过去?

  所以,面对眼下这个情况,不管是于公还是于私,杨振都觉得自己有义务将镇江堡这边的情况尽快告知沈器远。

  到时候,清虏时节一旦过江问罪,不管他是硬拗到底,还是弃官而逃,又或者干脆起兵自行废立,也都好有一个预备的时间。

  当日上午的军议结束,已经一天一夜没有合眼的杨振,自在征东将军行营里找了地方补觉去了,而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其他人,则立刻按命令行事。

  当天中午时分,九连城南一带炮声隆隆,叆哈河口南岸的镶蓝旗汉军船厂,很快便燃起了冲天大火。

  头天夜里逃回九连城内的敬谨贝勒尼堪与智顺王尚可喜麾下没有战船,由于隔着河口水面,他们只敢凭城固守,并没有出兵与俞亮泰所部兵船鏖战。

  到最后,他们只能站在九连城的城头上眼睁睁地看着船厂积攒了大半年的木料和大批半成品,在大火中化为灰烬。

  到了崇祯十三年九月二十一日,鸭绿江东的定州城率先了举起了义旗,张贴了讨清虏的檄文,义民蜂起,开始在定州城内外抓捕清算通虏的朝奸叛徒。

  到了崇祯十三年九月二十三日,同样的事情开始出现在安州城、义州城和平壤城。

  一时间,镇江堡内外以及附近地区风云突变,鸭绿江东西两岸的局面为之一新。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

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新命记更新,第七七零章一新免费阅读。

微信扫一扫,好货要分享
【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爱看文学网(book.qqzyg.cn)】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play
next
close
X
Top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在微信中分享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