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
当前位置:首页 > 书库 > 历史·穿越 > 大明:史上最强太子
听书 - 大明:史上最强太子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全书进度
(共章)

第399章 科举大诏,天下震动

鹿尘埃 / 2022-09-01  / 下载TXT - 下载ZIP - 下载RAR

分享到:
关闭

  接下来的一个月,朝堂上接连发生了几件大事。

  其一,杨宪贪污案发,朱元璋震怒,将杨宪剥皮实草,并且穷治杨宪朋党。三百多名大小官吏牵涉其中,受株连的总人数超过了四千。

  其二,御史台弹劾左相国李善长居功自傲,对皇帝执礼不恭——曾经皇帝生病十余日,李善长都不入宫探望。非但如此,李善长的儿子驸马都尉李祺,也六日不来朝见,实在是恃宠而骄了。朱元璋从善如流,下旨削李善长年禄一千八百石,以示惩戒。

  其三,朝廷右相国邵荣,年龄老朽,请求致仕。朱元璋略作挽留,便行允准。58尒説蛧

  其四,升尚书右丞胡惟庸为右相国。

  其五,钦天监监正、御史中丞刘基,保留钦天监监正之职,免去御史中丞之职,进级为御史大夫。刘伯温的御史中丞之职,由江浙行省参政陈宁接替。

  其六,拱卫司从即日起,改名锦衣卫。第一任锦衣卫指挥使,就是毛骧。锦衣卫的职责有三:其一,守卫值宿。其二,侦察与逮捕。其三,典诏狱。

  老实说,天下只有朱标一个人明白,朝堂这番复杂变动背后的逻辑。

  杨宪就不用说了,贪污腐化,结党营私,朱元璋不杀他还留着过年?不但要杀,而且要大杀特杀,以震慑那些察举制的官员。从长远上看,这种震慑的作用当然不大。但是,从短期来看,这种震慑的效果还真是相当不错的。至少几年内,那帮想要结党营私贪污腐化的官员,会好好想想自己的脑袋和家人。

  处置李善长,让邵荣退休,和提拔胡惟庸,这三件事其实是一件事。邵荣不退休,胡惟庸哪有上位的机会?不处置李善长,打击李善长的威望,胡惟庸即便当了右相国,又哪里有和李善长打擂台的资格呢?当然了,朱元璋对胡惟庸也不是什么真爱。关键是,维持平衡。李善长和胡惟庸势均力敌,互相牵制,互相监督,才能让察举制的官员们堕落的不要太快,更不要在科举中使什么阴招。

  刘伯温、陈宁、毛骧的任命,毫无疑问,是在增强大明监察机构的力量。科举制选出进士之后,经过两三年的历练,才会逐渐提拔。那么,究竟要提拔谁呢?究竟是谁,只能在原地踏步呢?怎么防止营私舞弊?那些察举制的官员们,会不会团结起来,对科举官员们进行排挤?所以,朝廷的监察力量必须增强,防止各种狗屁倒灶的事情发生。

  毛骧就不用说了,本来就干的监察的差事。现在拱卫司改为锦衣卫,进一步增强了锦衣卫的规模、合法性、权威性。必须说明的是,锦衣卫虽然名为“卫”,但不仅仅一卫五千人。锦衣卫的全称是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简称“锦衣卫”,下辖前后左中右五卫,总人数将近三万。毛骧这个锦衣卫指挥使,现在也一跃成为正三品的大员,算是朝堂上数得着的大佬之一了。

  刘伯温不但有能力有手段,还为人清高,别说贪官污吏了,就是和普通官员们尿不到一个壶里去。朱元璋虽然不大喜欢刘伯温,但内心也承认刘伯温是御史大夫的最佳人选。现在,既然朝廷有需要,朱元璋也不介意再提拔提拔他。

  至于陈宁?

  此人就是那个为了完成税收任务,用烧红的“烙铁”对百姓进行征税的酷吏。他为了上位,甚至连亲生儿子都能活活打死,其心性的凉薄可见一斑。陈宁这样的人,朱元璋也不喜欢。但是,把陈宁放在御史台对付贪官污吏,还是很好用的。朱元璋虽然不喜欢陈宁,但和对待刘伯温一样,照样重用。

  总而言之一句话,这六件大事,都是朱元璋为了大明推行新式科举在保驾护航。

  果然!

  很快地,大明重开科举的诏书,明发天下了!

  在这道诏书里,除了和朱标商议的“三科取士”“逢进必考”“增加小吏收入”“取消官吏之别”“官吏犯罪牵连家人”“划分南北榜”等原则之外,还增加了很多细节。

  比如说,新进的高丽行省,单独定榜,取士五十人。

  比如说,各省考中进士的数量和名次,与各省官员的政绩考评相挂钩。一个省考中的进士数量越多,或者说进步越大,官员们的考评就越优。无论是俸禄,还是升迁,都有一定的倾斜。

  比如说,各省参加科举的举人数量,根据人口、地域、对国家的贡献,综合划定。比如说,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哪个行省缴纳的税收越多,举人数量就越多。再比如说,边疆省份,虽然经济不发达,但是承担着大量的边防义务,可以酌情增加举人数量。还比如说,在战争、救灾中尽义务较多的省份,也可以进行适当倾斜。总而言之,某些省份偷奸耍滑,偷税漏税,尽量减少对帝国承担的义务。这些省份在大明朝廷政治上的话语权,会逐渐减低。相反地,对帝国最贡献越多的省份,同等情况下举人的数量就会越多,政治上的话语权自然而然也就增加了。

  还比如说,大明朝廷将九品官以下的小吏等级,定为流外九品。这其实就是唐朝故智,将小吏也分个三六九等的,也好划分俸禄,进行升迁贬谪

  另外,小吏们虽然增加了俸禄,但毕竟不算多,为了这点俸禄背井离乡,肯定是不现实的。所以,朝廷规定,进士们初为小吏,虽然要离开本县任职,但原则上不出本府。九品官以上,不在本府任职,原则上不出本省。七品官以上,原则上不在本省任职。

  还有,依照距离南京的远近,各省官府要给予举人们五两到二十两不等的盘缠。以免寒门子弟,没有足够的盘缠,无法进京应试。

  对了,朝廷还规定,虽然取消了官吏之别。但是,有十二年的过度期。在这十二年的过度期内,从吏升为官,以科举进士为优先,以原本小吏为特例。十二年后,进士逐渐充盈,再对所有小吏一视同仁,完全没有官吏之别。

  ……

  总而言之,关于大明的新式科举,朝廷考虑的甚为周到,定下了各种细则。

  哗~~

  这道多达三万字的诏书一发出,真如同一石激起了千层浪。

  之前的大明军民百姓们,讨论的是什么?

  皇帝将杨宪剥皮实草,是不是太不讲情面了?毕竟,杨宪为朝廷效力近二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不是?还有,此案株连四千余人,是不是太苛虐了?

  锦衣卫人数近三万,是不是皇帝太不信任官员?秘谍机构如此扩大,恐非朝廷之福啊!

  胡惟庸为人不怎么样啊,怎么得皇帝如此重用?是不是使了什么盘外招?

  刘伯温够走运啊,虽然朝野上下都不怎么待见他。但是,就是因为是太子的老师,半截身子都入土了,还能更上一层楼!

  陈宁这厮,不就相当于古时候的周兴、来俊臣吗?这种人也能升官?还有天理吗?

  ……

  总而言之,最近朝中发生的大事太多,大明的军民百姓们能够议论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而现在呢?

  科举!

  科举!

  还是科举!

  无论是关心朝政的军民百姓,还是只管自己小日子的贩夫走卒,现在热烈讨论的只有一件事,那就只有科举!

  没办法,这科举之事,不但跟朝政密切相关关系着整个帝国的命运。而且,关系着帝国几乎每个人的命运。

  完全可以说,科举大诏一出,天下震动!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

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史上最强太子更新,第399章科举大诏,天下震动免费阅读。

微信扫一扫,好货要分享
【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爱看文学网(book.qqzyg.cn)】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play
next
close
X
Top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在微信中分享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