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
当前位置:首页 > 书库 > 历史·穿越 > 穿越之日月照我隋唐路
听书 - 穿越之日月照我隋唐路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全书进度
(共章)

第213章“秃鹫”部队

玄武季 / 2022-12-18  / 下载TXT - 下载ZIP - 下载RAR

分享到:
关闭

  “哈哈哈……,尉支大人的妙计,真是高。想不到啊,想不到!”

  大辽城褥仨府大堂之上高坐的高惠真,兴奋异常。

  原来,利用广皇帝明旨天下的诏书,高句丽的间谍早就获知,并飞快传入高句丽御西总指挥尉支文德的手中。

  聪明的莫何逻绣支尉支文德,很快就和莫离支渊爱索吻一起,琢磨出了其中的漏洞。

  “天助我高句丽也!”

  定好应对之计的渊爱索吻,高兴得仰天长啸。

  立即以高建武的名义下旨,给以尉支文德在前线便宜行事之特权。

  尉支文德,成为了高句丽大军中至高的存在,是实际上莫离支渊爱索吻之下的高句丽第一人,就是高句丽王高建武也多有不及。

  痛苦来得接二连三。

  被耍了的大隋军,很快便进入到一个奇怪而痛苦的怪圈,攻城,白旗,撤退,等待,再进攻,再白旗……

  而皇帝的催促一次比一次严厉!

  《左传·庄公十年·曹刿论战》中云,夫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士气,很快在这种无聊的游戏中变得低迷和沮丧。

  时间,也一下子拖延到九月中旬。

  皇帝按捺不住,终于亲自来到辽东城下进行一线督战。

  然而,他根本没意识到,正是自己的那条招降的禁令,导致了这一切的后果。

  就在大辽城下,广皇帝召开了一次全军扩大会议。

  分兵!

  一部大军,七十万,由杨广亲自统率,继续进攻辽东城,为正军。

  正军的战术,继续行堂皇之战,以赫赫威势,逼其投降,各个击破。

  另一部分大军,三十余万,以宇文述为统军大将军,右翊卫大将军于仲文担任诸军咨禀节度,尚书右丞刘士龙任慰抚使,领九军,直击王都城,是为奇军。

  奇军的战术,就是采用蛙跳之法,漏过高句丽沿途各个城池,穿越鸭绿水,与来护儿率领的三十多万水军,一西一南,联合夹击。

  直捣黄龙,一锤定音。

  两军的计略,不可谓不高。

  但都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戴在腿上的那道无解镣铐,降而不伐!

  奇军,点齐人马,带足粮草,拜别大皇帝,向一千多里外的王都城驰去。

  临行前,广皇帝密招宇文述和于仲文。

  口谕:“务必活捉高建武、渊爱索吻、尉迟文德等高句丽君臣,立捕入隋!”

  此外,为了适应蛙跳战术的特点,防止沿途敌军袭击辎重,这次东出的奇兵,又格外增加了一项极具风险的任务。

  自带百日粮秣!

  将士们加上随身物品,人均负重三石余,也就是至少在三百斤以上。

  三百斤,呵呵!!!

  考验大隋大军行军的韧性和纪律的时候,到了!

  于是,行军沿途,奇异的一幕出现了。

  每当大隋东去奇军拔营不久,营地上就会悄悄出现一批服饰各样、不辨来历,但行止麻利的“秃鹫”部队。

  之所以叫“秃鹫”部队,因为他们不打仗,专门在废弃营垒和战场上,捡拾大军遗弃的各种各样的物资。

  比如现在,他们熟练地找到那些大军扎帐的地方,然后只是看看土色,然后就取下背上的那种像铲、像锄、像锯、像斧却又八不像的工具,鼓捣一番变成锄头后开始刨挖起来。

  不一会儿,只见越来越大的土坑地下,露出了黄橙橙的豆子、白花花的大米、炒熟的麦子,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物资。

  他们面无表情,小心翼翼地将这些粮食、辎重一点不剩地收集起来,装入随身带来的麻袋、羊皮口袋、藤筐、背囊之中,然后封好口,装上等在达到正中的特制马车上,然后就扬长而去。

  这样的一幕,一直持续发生在大隋军队拔营离开之后的营垒上。

  秃鹫,只吃腐尸,有大自然的“清道夫”之美誉。

  秃鹫部队,就是专门打扫战场遗留的特殊部队,人,物,但不包括死尸。

  显然,为了躲避大隋“遗弃粮秣辎重者死罪”的律令,许多军兵在深夜的幕帐之中,开始偷偷减负。

  他们将自认为不重要的粮食等物资,深埋在帐中土坑深埋之!

  伴随着行军的路程越来越远,行军一千余里的蛙跳战术风险,开始爆发。

  大隋奇军的一个麻烦,出现了。

  给养!

  阿布读到此处,不由大为叹息。

  熟读古今中外战史的他,知道像广皇帝这样,以三十万之众,在没有任何高效的运载手段保证后勤的条件下,行千里奔袭敌国王都,成功者实在寥寥!.wbxsw.M

  最早的,要数大汉骠骑将军霍去病,率五万骑,行两千余里,直捣王庭,封狼居胥,俘敌首无算。

  第二次,是曹魏邓艾以三万军,行军近千里,出阴平道,抵江油,再捣成都,蜀灭。

  第三次,明朝朱棣率大军,从北平出发,行军两千多里,直捣南京,夺权成功。

  但是,上面这些古代的准蛙跳战术,之所以能成功,都是在对方无备、或者后勤无恙的情况下成功的!

  霍去病是就粮于敌;邓艾是攻其不备;朱棣是内外勾结!

  至于说采用的蛙跳战术,这也是古代最原始蛙跳法。

  准确的说,是兵行险着,避实就虚,直捣黄龙!

  后世真正的蛙跳战术,是在热武器兴盛后的二战中兴起。

  利用机载设备,将武装部队,像青蛙跳跃一样的方式,避开非关键节点,空降到核心目标战场达到斩首或占领目标的战术。

  这种战术,阿迈瑞克国用得最多,也最熟练、

  因为人家,有超越世界平均水平好多的空运技术和设备。

  过蛙跳战术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中的越岛进攻。

  像d.迈克阿色指挥的太平洋诸岛争夺战,把倭军耍的团团队,让重兵防守的岛链成立废物。

  还有,像梅李国针对安南国的战争中,使用六百余架直升机,先后在十个高地成功登陆占领。再就是,马尔维纳斯群岛战役中,大影帝国军采取蛙跳战术,成功地避开了阿珍提拉军的重点防守线,最终夺岛上成功。

  再然后,在石油湾战争中,一零一空中突击师,从“前进基地”跳至“前方作战基地”再跳至“作战区域”,经二次跳跃,前进数百千米,切断了大胡子军队的地面部队退路。

  实施蛙跳战术,须周密侦察、选准目标,把握时机、快速机动,猛烈突击、协调配合。

  行动务必要隐蔽机动,突然实施,攻击不备,一击必中。

  广皇帝的蛙跳突袭,一无隐蔽,二无突然,三无快速,四无机动,六无后勤,七无内应。

  难啊!

  宇文述和于仲文再是神功盖世、智计百出,但要奔袭一千余里而完成此此行使命,实在是太难了!

  高句丽,有蠢材,但也有聪明人。

  比如说渊爱索吻、尉支文德等!!!

  古今战争,说到底打的就是后勤。

  后勤,以粮草为主,历史上许多军事失败,或多或少都跟粮草短缺或损失有关。

  所有的兵法战策,都会不吝文字,对如何保护和摧毁粮草,大书特书。

  一般而言,对于粮食的运输、存放、保护,都会有一支部队专门负责,也是主帅重点关注的军务内容。

  比如,重兵保护粮道,辎重与中军同行,粮草官为主帅之心腹大将,粮草营一般设置在军阵相对安全的后方,等等。

  这样设置,就是为了保护粮秣的安全。

  但深入敌后,穿行一千余里,这护粮呢?还是行军呢?

  行军速度,战术效率,体能消耗,就成为一个解不开的三头死结。

  一千余里,一百斤粮,能剩下二十斤都算好的!

  一千余里,侦查,扎营,布防,警戒……一天下来,能走多远?二十里,还是五十里?

  一千余里,多山路,多丘陵,秋汛来临……攻陷王都城,可不是一个没有时间期限的战斗任务!

  来护儿的水军,已经在浿水(离水)河口海域等待多时!

  冬天,已经悄然迫近!

  广皇帝的对策是什么?

  自负!

  自行运载!

  表面看,这的确是个好办法。

  不用花费大力气保护粮食安全,不用耗费巨量的粮秣去承担后勤大军本身的消耗,不再担心躲在暗处的高句丽人袭击粮草,实在是妙计!

  广皇帝认为,他自己的百万大军,打遍天下无敌手,同样也是身负三石面不改色的驴子铁军!

  但是,身负三百余斤的战士,到底是驮夫呢?还是驮夫?

  广皇帝眼中,只有胜利!

  “不是带足百日之粮,怎么还有缺粮情况?”

  宇文述听见九军各长史的汇报,大吃一惊。

  一旁的老将军于仲文,也是拍案色变。

  他们两个都是身经百战的统军大将,自然知道粮草不足会出什么问题。

  很自然,经验丰富的二人,也瞬间便明白了那些缺掉的粮秣都到了哪儿去了!

  “立即整军,清点粮秣,细查遗弃之人,严惩!”

  宇文述大怒,停军彻查!

  然而结果却让众位将军哑然。

  对于一人双马的骑军和将军、校尉们,粮秣自然不会遗弃,最多就是将战马当做驮马使用罢了!

  而对于大多数步军和普通骑兵来说,三百多斤的负重,实在是一千多里高句丽丘陵山路上的不可承受之重!

  这些遗弃粮秣的人数,太多了,多到了已经无法采取任何惩罚的地步!

  法不责众!

  当六成的军队人员,都有遗弃粮秣的罪行时,别说死罪了,连呵斥都不能!

  还要秘而不宣,尽量安抚,并且还得想办法筹粮,以解燃眉之急!

  否则,哗变和溃散,近在眼前。

  怎么办?

  大帐中的九路将军,也一同愁眉不展。

  整整一天过去,宇文述、于仲文等人,都没想出好办法。

  至于紧急向广皇帝告急求援之策,被大家自动忽略!

  派出去搜粮的队伍,也大多空手而归!

  渊爱索吻的超高压手段,已经将民间的浮粮,绝大部分收归入城。

  还能怎么办?

  打猎!搜粮!节食!杀马!

  大军,继续开动,但不安的气息已经开始在军中弥漫。

  军士们的负担轻了,但心里开始慌乱起来。

  高句丽崎岖的山道,水洼,陷阱……让大隋军叫苦不迭。

  战马瘸的、病的、瘦的,渐渐不见了!

  大军到达乌骨城下的时候,隋军走不动了。

  粮秣已经快耗费殆尽!

  此时,鲜卑后裔莫何逻绣支尉支文德已经坐镇乌骨城。

  乌骨城,借山命名,乌骨既是黑色城的意思,又有纪念上古凤凰——三足金乌的意思。

  乌骨城,就建筑在乌骨山之上。而乌骨山,形势突兀峥嵘,如一只凤凰展翅欲飞。

  此城,呈簸箕之状,一面依山,三面陡岩拱卫。

  它有城门、城墙、哨所、烽火台等,皆依山势而建,易守难攻。

  乌骨城城墙全长三十二里,俯瞰呈一鸡蛋形状,有三门。

  城分内外,外城沿山脊分段而筑,全用楔形巨石砌筑而成,坚固异常。

  以乌骨城如此险拔雄城,宇文述和于仲文两位老将,早就断了攻陷它就粮于敌的念头。

  这地方也不能久待,趁着缩在城中高句丽军不出的机会,大隋派出各路搜猎队,开始大肆搜猎野物,以备军粮。

  按说大军缺粮这等机密大事,应该多多保密才是。

  可是宇文述和于仲文两人,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

  肚子的事情,现在才是天大的事情。

  打猎、搜粮的事情,很快就被当地猎户传入乌骨城中的尉支文德耳中!

  尉支文德多聪明,不太相信这事!

  像富豪的大隋军队,怎么可能发生如此低级的事情?

  宇文述和于仲文,那可是久经战阵的老帅,怎么看都是在耍诈。

  可是,接连不断传入的消息,也满满引起了尉支文德的注意。

  他亲自乔装出城,偷偷观察大隋的情况,眼前的情况让他也大为吃惊!

  这分明是一支营养不良、人疲马乏的军队,而那些四处打猎、搜粮的军士,也个个面带菜色!

  大隋军,真的缺粮了!

  为什么呢?

  他自己也搞不明白!或者说他实在弄不明白大隋军队的粮食都跑哪儿去了!

  难道还有自己不曾知道的另一支运粮兵马?

  不会啊,所有的军报,都不曾发现有这样一支军队的存在。

  倒是零星的传来许多散步于野的百姓,总是跟在大隋军队废弃营盘上捡食吃的汇报。

  这种事,太正常了!

  尉支文德非常清楚,现在在高句丽城池之外,还生活着大量的饥饿百姓。

  高句丽的日子,也很不好过啊!

  特别是在渊爱索吻施行浮粮搜归城的命令之后,饥饿的人也是遍布于野,特别是那些文人、老者、逃兵、农猎渔之辈!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

为你提供最快的穿越之日月照我隋唐路更新,第213章“秃鹫”部队免费阅读。

微信扫一扫,好货要分享
【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爱看文学网(book.qqzyg.cn)】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play
next
close
X
Top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在微信中分享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